平潭县

2013-08-27
新闻来源: 北京福州企业商会
查看次数:3174

平潭县

2013-08-27 10:52:18


    平潭县,简称“图片关键词岚”,俗称海坛,亦称海山,为福建省福州市辖县,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是福建省第一大岛及中国第五大岛,同时也是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和著名渔业基地。2009年7月平潭正式建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2010年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简称“平潭综合实验区”或“平潭实验区”。








中文名称: 平潭县
外文名称: Pingtan County
别名: 海坛岛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福建省
下辖地区: 7镇8乡
政府驻地: 潭城镇平潭新区(旧盐场附近)
电话区号: 0591
邮政区码: 350400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东部海域,福州市东南部
面积: 陆371.91,海6064平方公里
人口: 39.2万(2009年)
方言: 平潭话
气候条件: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龙王头海滨浴场等
车牌代码: 闽A
代码: 35118
高等学府: 平潭海洋大学

简介 


    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福州市东南部海,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西临海坛海峡与福清市隔海相望,南近南日岛与莆田市秀屿区隔海相望,北望白犬列岛与长乐市隔海相望,由海坛岛等126个岛屿和近千个岩礁组成,主岛海坛岛为全国第五大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地理坐标为北纬25°16′-25°44′,东经119°32′-120°10′。平潭的主要岛屿平潭岛也叫麒麟岛,因其形似麒麟。
    全县辖7镇8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平原镇、敖东镇、白青乡、屿头乡、大练乡、芦洋乡、中楼乡、东庠乡、岚城乡、南海乡。居委会、行政村共计200个。县政府驻潭城镇。截至2010年底,平潭户籍人口为40.1万人。

地理环境区域
 图片关键词
   平潭县,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市为邻,南近莆田市的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全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滩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全县岛屿多,海岸线蜿蜒曲折,其类型有基岩侵蚀海岸、红土侵蚀海岸、沙质塘积海岸、沙泥质和混沙质塘积海岸。沿岸海域广阔,其中0—1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240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沿岸水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海域面积256.4平方公里,40—80米等深线的近海水域面积4630平方公里。

气候
 
   平潭,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春温低于秋温。多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全年≥10℃的活动积温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时。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为本省少雨区之一。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风力年平均风速6.9米/秒,湾海地区全年大风(7级以上)日数为125天,是本省强风区之一。7—9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旱等。夏季大旱出现机率高达54%,为全省之冠。

地势资源
图片关键词平潭县坛南湾景区
图片关键词   
     境内地势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年降水量1196.2毫米,年均温19.5℃。主要矿藏资源有花岗岩、石英砂。县道经娘宫渡口和全省公路相连。牛山渔场为全省三大渔场之一。有大小码头35座,主要渔港有澳前、流水。名胜有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海坛风景名胜区。南垄村的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田美村的江继芸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资源

    矿产有花岗岩、石英砂、明矾、黄铁、铜、高岭土矿等,花岗岩储量约8亿立方米;石英砂储量10亿吨,含硅量高达96%以上。水生动物有鱼、虾、蟹等679种,其中海洋鱼类242种,海水虾、蟹类73种,海水软体动物(贝类)有169种,漂游生物266种。
    全县砂地面积82.3309平方公里。由于波浪、风力的自然分选,颗粒适中,石英晶粒洁白,含硅量96%,颗粒0.1—0.8毫米,成为电子工业和建筑业的重要原料。全县已探明石英砂储量约16亿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咸水砂和淡水砂。咸水砂分布于潮间带的滨海地区,面积21.1881平方公里。淡水砂按成因分为海积砂和风积砂两种,风积砂多覆盖在海积砂上部。全县砂矿分布较集中,主要有北部的芦洋埔、东部的流水—龙王头和南部的七里埔—洋中澳。这三大片砂矿占全县砂矿分布面积的93%以上。
    芦洋埔砂矿区:分布于整个芦洋埔平原,东北起于长江口,西南达于海坛海峡,面积30.23平方公里,占全县砂矿总面积的43.6%。砂矿分布范围广、矿层深、储量大,最深达30米以上。其厚度:竹屿标准砂厂矿区在10米左右,中楼砂矿区达12米,长江澳内侧达35米。据矿产部门测算,竹屿—长江澳型砂储量29928万吨,竹屿砂区原砂储量957万吨,中楼砂区原砂储量9232万吨。
    流水——龙凤头砂矿区:分布于流水半岛至潭城镇龙凤头一带,面积22.3625平方公里,占全县砂区总面积27.16%。矿区由于延伸范围广,下伏地形及动力环境差别较大,因此厚度与粒度等差别也较大。流水半岛北岸,位于北—北北东主风向上,动力条件强,西段山门前澳两端岬角突出,湾澳较深,有一定的砂质沉积,加上风力作用,内侧风积砂矿的厚度也较大;东段大澳,为侵蚀性红土台地岸,侵蚀明显,沉积较少,砂矿分布断续且厚度小;龙凤头地区沙滩平缓宽阔,潮间带长,砂矿粒径较小,林带前沿分布着高度1~2米左右的砂堤。
    七里埔——洋中澳砂矿区:位于海坛岛南部,面积10.4196平方公里,占全县砂矿总面积12.66%。由于潮滩沉积明显,加上朝向东南,受东南风的作用,内侧风积砂矿堆积较快,七里埔淡水砂已延伸至三十六脚湖南岸。洋中澳南段为一连岛砂坝,北段有高度2米以上的砂堤。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划为12个人民公社,1983年划为14个人民公社。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3个镇12个乡,后陆续将2个乡改镇,设5镇10乡。
1997年,平潭县陆地面积321.4平方千米,其中有滩涂44.5平方千米,人口36.2万,辖5镇10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屿头乡、大练乡、白青乡、平原乡、芦洋乡、中楼乡、岚城乡、敖东乡、南海乡、东庠乡,县政府驻潭城镇。
    2000年,撤销平原乡,设立平原镇;撤销敖东乡,设立敖东镇。
    2003年,平潭县辖7个镇、8个乡: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北厝镇、流水镇、平原镇、敖东镇、岚城乡、中楼乡、白青乡、南海乡、屿头乡、大练乡、东庠乡、芦洋乡,8个居委会、192个行政村。
现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行政区划历史演变

    2010年,省委召开会议,平潭综合实验区正式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简称“平潭综合实验区”或“平潭实验区”;不再使用“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这个名称。
    宋庆历八年(1048年),福清县建10乡辖50里,后并为7乡36里,平潭编为海上里、海下里,属福清县太平乡。
    元代行政区划与宋代相同。
    明初,福清分东、西、南、北4隅。正统七年(1442年)南隅分为南上隅、南下隅。成化十八年(1482年)北隅分北一隅、北二隅。嘉靖十一年(1532年)仍为6隅,统36里、15都、112图。平潭境域分属南上隅、北一隅、北二隅、西隅。
    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于平潭,以候均区、大墩区、坑北区、朴秀区、酒店区、斗门区、庄上区、敖网区、南澳区、芬尾区、北海区、高平区及9个岛屿(东庠、小庠、大练、小练、屿头、塘屿、草屿、吉钓、牛山)析归平潭县丞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10月至民国14年沿袭清制,划为21区。
    民国23年3月1日设立区公所,整编保甲,委派保甲长。民国25年5月,全县分区设署,共设3个区署,辖区范围大体与民国15年各区公所所辖范围一致。一区区署设后旺久;二区区署设东昆,民国27年迁往西院;三区区署设苏澳。
    民国26年1月实行政教合一,全县3区设24个联保办公处。一区辖潭城、东澳、北苑(流水)、富田(大富)、东庠、大中、君山、东霞、正旺等9个联保;二区辖湖南、北厝、西海、芬尾、仙霞、敖东、塘草等7个联保;三区辖龙泉、玉堂、党堑、沙峰、玉库、苏澳、屿头、双练等8个联保。
    民国28年9月,国民政府颁发《县各级组织纲要》,整编保甲,撤销联保,全县设立15个乡镇分所。
    民国31年8月,平潭撤销区署,改15乡镇为2镇10乡:潭城镇、苏澳镇、爱群乡、同仁乡、塘草乡、屿头乡、中正乡、中山乡、龙泉乡、潭南乡、复兴乡、潭东乡。将原设15乡(镇)时的平沙乡、中正乡、东庠乡合并成立中正乡;三民乡、新民乡合并成立苏澳镇。
民国32年10月全县改设2镇、5乡、89保,撤销潭东乡、屿头乡、爱群乡、同仁乡、塘草乡,分别并入潭城镇、苏澳镇、龙泉乡、复兴乡、潭南乡。
    民国33年7月,全县改设潭城、苏澳、潭东、潭南、复兴、龙泉、爱群、中山、中正、东庠、屿头、塘草12乡、91保。民国36年增至92保。
    民国38年5月6日,平潭人民游击支队攻克平潭县城,13日,经中国共产党闽中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下划潭南区、龙泉乡、君山乡、流水乡、屿头乡、大练乡、苏澳乡、潭城镇、东庠乡、潭东乡10个区乡政府。7月2日,游击队撤离平潭后,国民党政府又沿袭旧制划分2镇、5乡、92保。
    民国38年9月16日,平潭解放。9月23日成立县人民政府。民国38年9月至1950年2月平潭设1镇3区,潭城镇,驻地城关;一区区公所驻地后旺久,管辖范围相当今之芦洋、中楼、流水、东庠、岚城、澳前等乡镇;二区区公所驻地北厝,管辖范围相当今之北厝、敖东、南海等乡镇;三区区公所驻地苏澳,管辖范围相当今之屿头、大练、苏澳、白青、平原等乡镇。
    1950年2月至1951年5月设4个区公所,一、二、三区区公所驻地不变,由一区划出1镇6乡成立四区,区公所设潭城镇。
    1951年5月设5个区。1952年6月至1956年3月,全县设7区,一区辖8乡63村,二区辖6乡74村,三区辖10乡92村,四区辖1镇6乡90村,五区辖6乡44村,六区辖8乡56村,七区辖6乡54村,全县共1镇50乡473村。
    1956年3月,区乡合并,重新划分为中楼、苏澳、北厝3个区和潭城镇,中楼区辖11个乡,苏澳区辖8个乡,北厝区辖10个乡,潭城镇辖2个乡。
    1958年4月,撤区并乡,全县重新划分为1镇15乡,分别为潭城镇、湖西乡、敖东乡、芬尾乡、塘屿乡、草屿乡、潭东乡、苏澳乡、国彩乡、平原乡、屿头乡、大练乡、中楼乡、君山乡、流水乡、东庠乡。
    1958年8月建立平潭县人民公社,设潭城、平原、流水、敖东4个分社,下辖46个大队。1961年7月人民公社体制变动,全县划分屿头、大练、苏澳、平原、中楼、东庠、流水、潭城、潭东、北厝、敖东、南海12个人民公社,辖120个生产大队。1981年11月,从平原公社析出,设白青公社。
    1980年4月,潭城人民公社分为城关镇和岚城人民公社,1982年9月改称潭城镇人民政府。
    1984年9月撤销公社建制,成立乡镇人民政府,潭东公社改为潭东乡,芦洋农场改为芦洋乡,保留农场单位建制。同年10月苏澳乡改设苏澳镇,12月潭东乡更名澳前镇。当年,全县有3镇、12乡,建立4个居民委员会、172个村民委员会、49个居民小组、2096个村民小组。
    1992年7月22日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北厝乡,设立北厝镇,原管辖区范围不变。1994年12月27日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流水乡,设立流水镇,原管辖区范围不变。
    1995年底全县设5镇、10乡、194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居民委员会6个)、555个自然村(居民区)。
    2008年,平潭县下辖7个镇、8个乡,共有200个居委会、行政村。

所辖乡镇
 
   潭城镇: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2010年末)代码350128100,系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辖8个社区、4个行政村,87个街庄、56个村民小组:~001_辕门居委会、~002_右营居委会、~003_瑞龙居委会、~004_城东居委会、~005_红山居委会、~006  宝湖居委会、~007_中埔居委会、~008_桂山居委会、~201_城北村、~202_城南村、~203_城中村、~204_北门村。
    苏澳镇:面积17.3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1,位于平潭县西北部。辖18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201_苏澳村、~202_钟门村、~203_龙头村、~204_红旗村、~205_下苏澳村、~206_斗魁村、~207_梧峰村、~208_和平村、~209_友谊村、~210_五一村、~211_斗门村、~212_紫霞村、~213_齐富村、~214_南海村、~215_民主村、~216_看澳村、~217_先进村、~218_西楼村。
    流水镇:陆域面积4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500平方千米,人口5万多人(2004年),代码350128102,位于平潭县东北部。辖2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201_流水村、~202_户楼村、~203_砂美村、~204_磹水村、~205_君山村、~206_渔屿村、~207_北港村、~208_山门村、~209_坑北村、~210_谢厝村、~211_五埕村、~212_模镜村、~213_松厝村、~214_南松村、~215_新湖村、~216_大埕村、~217_大澳村、~218_西楼村、~219_山边村、~220_裕藩村、~221_东美村、~222_下厝场村、~223_五星村、~224_港东村、~225_松南村、~226_后田村。
    澳前镇:面积28.3平方千米,人口4.28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3,位于平潭岛东部,三面临海。辖21个行政村:~201_澳前村、~202_东澳村、~203_岭前村、~204_龙山村、~205_官姜村、~206_龙北村、~207_玉道村、~208_玉楼村、~209_井边村、~210_光 楼村、~211_光裕村、~212_紫兰村、~213_上井村、~214_龙南村、~215_磹角底村、~216_前进村、~217_东星村、~218_中甲村、~219_磹报村、~220_东光村、~221_南赖村。
    北厝镇:陆域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4,位于海坛岛的中南部,其娘宫码头是平潭县进出岛的门户。辖19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201_湖西村、~202_北洋村、~203_厝祥村、~204_澳尾村、~205_务里村、~206_跨海村、~207_先建村、~208_红山村、~209_红湖村、~210_北厝村、~211_庄上村、~212_娘宫村、~213_芦山村、~214_山利村、~215_天山村、~216_大厝基村、~217_美楼村、~218_湖南村、~219_吉钓村。
    平原镇:面积23.68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5,位于海坛岛北部中心。辖14个行政村:~201_平原村、~202_剑湖村、~203_榕山村、~204_上攀村、~205_红卫村、~206_凤美村、~207_山显美村、~208_梧凤村、~209_燎原村、~210_江楼村、~211_梧凤楼村、~212_当盛村、~213_半山村、~214_瓦窖村。
    敖东镇:面积23.7平方千米,人口3.14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6,位于平潭县海坛岛南端突出部。辖15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201_新垅村、~202_敖网村、~203_向阳村、~204_龙海村、~205_建民村、~206_仙霞村、~207_苍海村、~208_东坑村、~209_华东村、~210_建星村、~211_桥锦头村、~212_渔庄村、~213_青观顶村、~214_钱便沃村、~215_大福村。
    白青乡: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03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0,位于海坛岛的西北部,三面临海。辖10个行政村:~201_青峰村、~202_白胜村、~203_白沙村、~204_丰田村、~205_岱峰村、~206_玉堂村、~207_招康村、~208_国彩村、~209_南盘村、~210_东占村。
    屿头乡:面积12.5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1,位于海坛海峡西北部,地处长乐、福清、平潭3县(市)海上交界处。由7个岛屿和40多个礁石组成,辖10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201_东珠村、~202_乐屿村、~203_屿北村、~204_后党村、~205_东贵村、~206_东京村、~207_田下村、~208_玉瑶村、~209_旺滨村、~210_屿南村。
    大练乡: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8962人(2004年),代码350128202,位于平潭县西北部,由大练岛和小练岛组成。辖9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201_立新村、~202_西礁村、~203_秀礁村、~204_东礁村、~205_渔限村、~206_月举村、~207_舍仁宫村、~208_瑞洋村、~209_围东村。
     芦洋乡:面积31.81平方千米,人口6800多人(2004年),代码350128203,位于海坛岛腹部,属乡场合一建制。辖7个行政村:~201_洋中村、~202_芦北村、~203_黄土墩村、~204_马腿村、~205_西边寮村、~206_鹿楼村、~207_大渊村。
    中楼乡:面积19.45平方千米,人口2.25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4,位于平潭县北部中段。辖11个行政村,2个直属村民小组:~201_中楼村、~202_冠山村、~203_湖山村、~204_昆湖村、~205_大坪村、~206_凤楼村、~207_南楼村、~208_大中村、~209_韩厝村、~210_盐田村、~211_芦南村。
    东庠乡:面积4.46平方千米,人口1万多人(2004年),代码350128205,位于平潭县东北突出部,四面环海。辖8个行政村:~201_澳底村、~202_东风村、~203_澳星村、~204_东进村、~205_鲎北村、~206_东霞村、~207_湖边村、~208_南江村。
岚城乡:面积34.2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6,位于平潭县中部,地处城郊。辖13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201_正旺村、~202_上楼村、~203_新桥村、~204_霞屿村、~205_白山村、~206_流东村、~207_东屿村、~208_新门村、~209_上洋村、~210_下洋村、~211_矾屿村、~212_中湖村、~213_中南村。
    南海乡: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1.01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7,位于平潭县最南端的渔业岛乡,主要由塘、草屿等28个岛屿组成。辖7个行政村:~201_陈厝村、~202_莲澳村、~203_西门村、~204_江尾村、~205_后坑村、~206_北楼村、~207_南中村。

历史沿革
   
    平潭简称岚。因主岛海坛岛适中有一平坦的巨石,俗称“平潭”,古称海坛。据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证,平潭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据民国《平潭县志》引《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州府志》:唐为牧马地,宋初置牧监,不久撤销,允许岛民耕作,并增兵驻守。公元1059年(宋嘉祐四年)在钟门(今属苏澳镇)设巡检司,掌管海上巡防。明洪武年间,为防备倭寇袭扰,强迫岛民迁徙内地,致使岛上百业荒废,满目疮痍。此后,又因数度“禁海”、“迁界”。直至1727年(清雍正五年)禁令解除后,渔业生产与海上运输开始复苏。1851—1861年(清咸丰)以后,平潭成为福建对台贸易主要口岸之一,社会相对安定,渔、农、盐、商等业有所发展,文化教育渐兴。然而,平潭长期未能独立建制,历代政府只重屯兵固防、设卡取税,对经济、文化建设投入甚微,因而,始终未能改变平潭落后封闭的状态。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福清县海口东城的援剿镇改为海坛镇,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移镇驻平潭(今潭城),1730年(雍正八年)设县丞,1798年(嘉庆三年)置平潭海防厅,属福州府。1912年(民国元年)平潭获准建图片关键词县后,时局动荡,匪乱如毛,加上瘟疫蔓延,民众难以安居乐业。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和伪军多次窜犯平潭,抢掠劫杀,导致百业凋零,民不聊生。解放战争爆发后,平潭又陷入困境,直至1949年9月16日全境解放。1949年5月5日平潭游击队解放县城并成立县人民政府,7月撤离,9月16日配合解放军收复平潭。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属晋江专区,1959年属闽侯专区(1971年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1983年起划归福州市管辖。
    1936年(民国25年)划为3个区,民国33年区署撤销,下设乡,民国35年划为潭城、苏澳2镇和中正、龙泉、中心、潭南、复兴5乡。

经济建设概况

    2008全年生产总值52.56亿元,增长10.4%;农业总产值32.42亿元,增长2.4%;财政总收入2.36亿元,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1.75亿元,增长25.7%;出口总值完成150万美元,同比下降82.0%;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9亿元,增长127.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4871元,增长11.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以内。
    2011年,平潭GDP为111.5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高于全省近5个百分点,居于全省首位。2011年平潭固定资产投资达303.5亿元,进入大开发时期。预计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投资接近2500亿元。

工业

    2008年,平潭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1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6.33亿元,增长34.8%。金山工业区平潭园规模以上企业达7家,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0.1%。规模以上船舶修造、风力发电、砂石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产业成为平潭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7.2%。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长江澳二期风电10千瓦项目,投产(两个多月)发电量达8800万千瓦时,实现产值4206万元;远大船厂开工建设;金坛康娱橡胶工程材料公司完成部分厂房建设,开始安装设备。

农业
   
图片关键词    2008年,平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5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57万公顷、产量2.65万吨,与上年持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全县集中免疫率达100%。水产业继续稳步发展,捕养结构进一步优化,水产品总产量30.86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6.2万吨、增长6.6%,海洋捕捞产量18.3万吨、下降3.0%,捕养结构比例调整为53:47新增深水抗风浪网箱4组,总数达43组。高优养殖品种不断发展,全县鲍鱼育苗场发展到70家  三十六脚湖
,全年养殖鲍鱼7100万粒。福建省坛紫菜原种场动工建设;水产品精加工企业发展到9家,全县水产品加工量达7.1万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成青峰二级渔港和澳前紫兰、南海北楼2座三级渔港。实施国债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333.33公顷。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全县森林绿化率达32.9%,投入巨资对三十六脚湖水源地进行治理,建成苏澳、中楼2个自来水扩建工程,完成初级供水工程27处、受益3.2万人。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卫生院提升改造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有序铺开。实施敖东、澳前、北厝、芦洋4个乡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近1000万元、受益面积400公顷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派驻挂职帮扶76个行政村,筛选确定10个行政村作为重点帮扶的先行示范村。

第三产业

    2008年,平潭制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规划》和《物流发展规划》,社区小型超市布局逐步完善。房地产业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4.19万平方米,增长25.7%。西航路建材一条街格局基本形成。旅游景区综合整治工作通过省建设厅验收,并获国家建设部免检资格;完成石牌洋景区7000平方米停车场的土石方工程和旅游接线水泥路建设;全年来平潭游客超过2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近1亿元。

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1亿元,增长19.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额为10.73亿元,增长20.8%;餐饮业贸易额5.37亿元,增长18.9%,新增菜篮子基地3个,新增蔬菜基地120公顷。全年实际到资556万美元,增长11%;出口约230万美元,增长10%。对台小额贸易和对台输出渔工劳务有新的突破。

五年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至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3%以上,达到356亿元;人均GDP7.7万元,年均增长21.1%;地方财政收入39.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30亿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8 : 50.6 : 38.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

综合实验区

 图片关键词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4张)2009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于召开的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正式作出了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决定,提出积极探索开展两岸区域合作,建立两岸更加紧密合作交流的区域平台,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平潭正式建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2010年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简称“平潭综合实验区”或“平潭实验区”。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定位为探索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发展近中期目标(2010年~2015年)和中长期目标(2016年~2020年)确立。 围绕发展目标,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将积极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通过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清洁能源等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低碳经济岛。以构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海岛城市。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将重点推进六大区域建设:产业发展区、国际旅游发展区、商贸合作区、现代物流港区、科技文化产业区、城市发展区。
    2011年5月28日,六千多吨的高速客滚船“海峡号”从福建省平潭岛金井码头出发,劈波斩浪,以40多节的航速驶向外海。以这样的速度,从福建平潭到台湾台中港只需3个小时。预计今年8月平潭至台湾的海上快捷通道就可开通。到那时,海峡天堑变通途,平潭台湾“一日工作生活圈”呼之欲出。
斥资4000万美元购入由澳大利亚制造、时速高达48节的目前世界上航速最快的高速客滚运输船,即将开通对台航线之举,是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步入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龚清概说,作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实验区”,平潭将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在两岸“共同管理”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寻求新的突破,争取早日把平潭打造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

社会事业城乡建设

    完成潭澳路一期工程等4条城区主干道修建任务,沿潭澳路铺设近2000米排污排水管道。2008年重点建设项目,已经建成的有:平原至白青县道改造、钱便澳二级渔港、城南学校、中医院病房大楼等4项;已经开工建设的有:平潭海峡大桥、前进110千伏变电站、平宏线旅游道路景观改造工程、三十六脚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廉租房建设、海坛国家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县检察院综合大楼等12项。全县共完成建筑产值80亿元,比增14.3%,其中,县外隧道产值75亿元,全县建筑施工建筑面积57.38万平方米。工程造价4.4亿元。其中,房地产建筑面积55.48万平方米,总造价4.14亿元;新植珍贵树种,完成造林面积379.13公顷。
    2008年,投入1055万元共完成学校危房改造项目7个,建筑面积11946平方米;投入575万元,完成寄宿制项目4个,建筑面积4820平方米;投入修缮款1190万元,维修县内各种教学设施。新建城南学校秋季启用。高考本一批上线158人,本二批597人。全县有省二级达标中学1所,省三级达标中学1所、省市级农村示范小学5所,市优质幼儿园1所,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3所。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专用经费标准,全年下拨373.48万元,全年免教科书520万元,免学杂费1874.35万元,受惠学生近5万名。完成苏澳镇前进村等20家村级农家书院建设。完成21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和105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9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2300多千米。中医院投资400多万元建设病房综合大楼已完成。白青、北厝卫生院综合楼建成。

社会保障城

    镇新增就业人员2015人,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1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5%,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580人,实施“造福工程”搬迁700人;组织3000位农民工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帮扶40户农村贫困家庭实现“一户一就业”。全年共发放社会五项保险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1.44亿元。全县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086户、21089人,其中,城镇的低保对象为599户,1848人,农村低保对象为9487户19241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703万元,其中五保户1992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8638人。
 图片关键词   2008年,平潭县长江港二期风电、县污水处理厂、城区电网改造、城区主街道“亮灯”工程、上流线和流大线公路改造、苏澳钟门陆岛交通码头、县殡仪馆、县教师进修学校综合楼等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海峡大桥、远大船厂、城南学校、县中医院门诊楼、金坛康娱橡胶工程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澳前沙塔澳风场开展海上风电前期调研论证工作。11万伏输变电Ⅱ回路项目完成前期筹备工作。
    2008年,平潭县推动科技创新,实施鲍鱼和长竹蛏人工放流增殖项目试验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远程教育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对县督导”评估,高考综合评定在全市8县(市)名列第2名,有5所中学受到表彰。公共卫生服务朝着有效、安全、价廉的方向转变,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发展。
    2008年,平潭县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安排100多万元救灾救济,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帮扶近780户低收入家庭脱贫。启动实施7个村200户600人的安居“造福工程”。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2%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03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200人,实现下岗失业再就业135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农民25.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2.8%。投入500万元,用于三十六脚湖生态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创建“平安平潭”取得成效。

文教医疗民俗风情

    拗九节:正月二十九日,是新年正月中最后一个逢九的日子,故叫“拗九节”,“后九”也叫“拗九”、“孝九”。传说,平潭古代有一乡人含冤入狱,儿子送去的饭食,却被狱吏吃掉。后来,乡人建议儿子用地瓜粉(当地俗称番薯粉)做皮,包有肉、鱼,搓成团送去,狱吏果然不吃,关在牢里的老父亲,终于能吃上一顿美食。此后,这种平潭民间特有的饺状丸子,当地称作“咸米时”便流传下来。作为一种感恩、思孝奉先的象征。清明节:人们都到祖先坟上扫墓,刈除杂草,修整林木,刷新碑铭,压钱纸、红纸签;基督教徒多用红纸剪成十字架压在坟上。头年墓(或前年有新丧),要在清明当日或前一两天祭扫。有“不孝子,清明不祭(扫)祭谷雨”之说。遇虎年,一般忌清明日扫墓,要提前或推后一两天祭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机关单位、学校团体常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公务员、教师、学生等,到烈士陵园扫墓,以表缅怀敬仰之意。
    立夏:是小麦上场时节,群众有制作面食过节的习俗,意在庆祝丰收。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节”,又称鬼节,是祭祖的节日。
    尾中元: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正逢渔区夏汛结束,旧时渔民多备香烛供品到妈祖庙、龙王庙拜谢海神。50年代后,此习渐除。
    重阳节:九月初九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旧时重阳登高,有避邪去祸之意。儿童多在这天竞放风筝。1988年福建省政府将此日定为“敬老日”、“老人节”。
    冬至:也叫冬节。平潭民间有两项主要活动,一是祭拜祖先,一是“搓圆”(做冬节埘)。两项活动都在冬至前一天进行。先是祀祭祖先(基督教、天主教徒无此习俗),至晚餐后,各家各户点起红烛,摆上红橘,男女老幼围坐一起开始搓埘。埘分糯米甜埘和薯粉咸埘。旧时搓前要放鞭炮。而且在簸箕圈沿插上时花(旧称“瓷官人”),还要特别搓几粒染红的小埘,待次晨煮熟粘在门框两边及猪背鬃毛上,寓合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如意之愿。煮埘一般要在冬节早晨,放完鞭炮后,合家人吃咸埘当早餐。平潭有些地方沿袭福清习俗,新嫁女儿的人家,第一年冬节应给女儿、女婿送冬节花、红橘,俗称“搓圆花”,表示祝福。新丧人家冬节不搓埘,由邻居或亲友赠送,要奇数,丧家以食糖回赠。
    除上述节日外,民间尚有许多宗教节日,如佛教徒要过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等;基督教、天主教徒要过复活节、圣诞节等。 平潭有很多民间故事流传至今。如:哑巴皇帝、活石狮、牛山王——海盐的传说、碧湖说奇、平潭潭紫菜的传说等。

民间艺术

    语言文化评话:民国时,平潭评话艺人不多,进岛说唱多是福州、福清等地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文化馆组织评话艺人,走乡串村,巡回说唱。1950年秋,县召开第一次业余文艺工作者代表会,评话艺人被邀请参加。1953年9月,第一区评话艺人为配合土改反霸,评话艺术溶进幻灯放映进行宣传,很受群众欢迎。“文化大革命”期间,评话艺术受到冷遇,因无书可说,多数评话员改从他业。1979年5月,县文化局召开评话、讲书、伬唱艺人座谈会,交流创作、演出经验。6月,成立平潭县评话伬唱协会,会员36人,其中评话艺人12人。1980年10月,俞昌仁创作的历史题材评话本《血溅钟楼》,参加莆田地区举行的评话会演,获得剧本创作奖,王秀明获演出奖。1983年11月,县文化局邀请省著名评话艺术家吴乐天、林木林、叶神童等到平潭演出,县评话伬唱协会组织评话员观摩学习。20世纪90年代,评话艺术难以在艺术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经常从事说唱演出的评话员仅剩2—4人。1995年,全年演出不足10场,听众不足几千人。
    2003—2005年,平潭县顺利主办了3届国际沙雕节。沙雕节邀请了美国、加拿大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沙雕手创作了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烽火台、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神像、埃及金字塔、罗斯德岛巨像以及孙中山、岳飞、郑成功.沙雕节期间还举行了文艺晚会、沙雕啤酒狂欢节、沙雕人体彩绘秀、少数民族风情表演、大型风筝放飞、沙雕摄影大赛、南少林武术擂台赛、福建省首届精英男模选拔赛、福建省首届沙滩小姐大赛、时装秀等形式多样、娱乐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配套活动,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旅客。

教育事业

    明代,平潭办义学、私塾。清雍正年间,始设书院。民国以前,历代科举选士,有举人13名,进士6名。清末,欧美传教士在县内倡新学、办学校,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县内出现改良私塾、兴办国民学校的热潮。至民国10年,有国民小学24所。然因时局动荡,战事迭起,经济落后,教育事业举步维艰。民国38年,全县仅有初中1所,小学91所,教职员171名,在校学生414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小学迅速普及,各类扫盲班也相继兴办。1957年,县内有中学3所,小学118所,教职员410名,在校学生14588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备受摧残,不少知识分子受到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升学考试制度,调整学校布局,加强校园建设。1994年,全县有完中4所,初中16所,职业高中2所,完小139所,初小49所,教师2270人,在校学生42575人。
 
   平潭海洋大学办学规模25000人


选址临近幸福洋

    2012年11月19日,记者从平潭海洋大学筹建办了解到,平潭海洋大学办学规模日前已获得福建省教育厅批复。批复内容显示,平潭海洋大学占地面积2200亩,办学规模共25000人,其中本科20000人,研究生5000人。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建设的原则,首期办学规模为5000人。
    “平潭海洋大学选址、用地也已经明确得到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批准,平潭海洋大学选址落定坛西大道西侧,位于芦洋、平原、苏澳交界,临近幸福洋湾,规划占地面积2200亩。”平潭海洋大学筹建办公室副主任李礼建说,省教育厅的批复对于下一阶段筹建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作用。
    据了解,在区管委会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平潭海洋大学筹建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对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做了进一步论证,完善了平潭海洋大学的办学方案,平潭海洋大学筹建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平潭海洋大学在办学定位上,体现福建省政府主办,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着重体现海洋学科特色,率先启动平潭海洋大学海洋学院及旅游及文化创意学院等若干学院的建设,条件成熟时再由海洋大学统筹考虑与福建其他高校合作及台湾相关高校合作。
    李礼建说,平潭海洋大学的创办是平潭开放开发的重要任务,真正办成体现两岸合作,海洋学科优势特色明显、高水平、应用型、多科学性大学,成为平潭海洋经济发展和平潭开放开发的重要人才基地。
    据介绍,平潭海洋大学一期建设用地规划选址临近幸福洋,可兼顾海洋学院部分水上教学项目,位于平潭规划中大学城中部的学校体育中心,图书馆等配套设施,首先将满足平潭海洋大学的需求,同时兼顾社会服务的需求。
    根据实验区总体规划,平潭海洋大学将以培养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紧紧围绕现代海洋产业、临港产业、服务业发展需要;将重点建设海洋科学、水产和海洋工程等学科群,适度发展信息工程、能源、文化创意、旅游、医药等相关支撑学科专业,逐步形成海洋学科优势特色明显,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多科性大学。

平潭一中
 
   1931年秋,毓贤小学初中班与创建于1917年的开宗小学初中班合并,取名“岚华初中”(原有的小学部也合并成立岚光小学)。校址设在城关南炮台(今实验小学),1937年8月迁往开宗小学所在地北炮台(今城北小学)。1939年夏,日本侵华的战火燃及平潭,岚华初中被迫流离转徙于福清县的东张香山寺、楼锦村等地。1941年夏,福清沦陷,教会当局将10所教会创办的初级中学合并,取名“卫理联中”,统迁顺昌县元坑村。次年秋,闽海各县克复,“卫理联中”随之解散,各校返回原地复课,唯平潭孤悬海外,敌伪残余势力仍不断骚扰入侵,“岚华”一时未能复校,将男女学生分别寄读于福清的明义,毓贞两所私立学校。
    1999年起,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该校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高潮,学校开始大规模校园建设。征地40亩,校园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新建教学主楼、综合实验楼、塑胶田径场、学校大门以及校园绿化等,校园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平潭一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取得骄人业绩。高中会考优秀率连续三年超过97%,高考本科上线率100%,本一上线率达45%以上,居福州市同类校上等水平。初中在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背景下,因材施教,中考成绩年年保持全县第一。
    平潭一中现有初高中部,共70个教学班,教职工180人,在校学生4000多人,校园面积90亩,是国家规范化考点和省文明学校。

传媒事业
平潭时报

 
  图片关键词 2011年9月14日,《平潭时报》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举行创刊揭牌和创刊号首份报纸收藏证书颁发仪式。批复指出,《平潭时报》的办报宗旨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展示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景,架设联谊沟通桥梁,构筑发展建设窗口,服务平潭民众和台湾同胞,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是主要面向平潭综合实验区读者和台胞台商的党委机关报。”《平潭时报》创刊初期为周三刊,对开8版,2012年10月8日至今,扩为周五报,公开发行,刊号为CN35-0068,由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主管、主办。
    2011年,《平潭时报》是唯一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的日报。具有港资背景的华商城集团出资10万元收藏《平潭时报》创刊号,创下福建省内报刊创刊号收藏价的新纪录。
2011年9月26日上午,平潭综合实验区传媒中心、平潭时报社揭牌仪式在平潭时报社内(原平潭县检察院大楼)举行。
    仪式由管委会副主任周青松主持,共分为7个议程,分别由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陈秋平、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茂于先生、平潭综合实验区传媒中心筹建组长,平潭时报社社长,总编辑蔡露先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长书记,社长蔡小伟致辞,对时报的创刊表示热烈的祝贺。第六议程由赵晓波先生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讲话,并表示对时报的创刊给予肯定与支持。最后一项议程举行揭牌仪式,由郭振家、龚清概、蔡小伟及陈秋平先生共同为平潭综合实验区传媒中心、平潭时报社揭牌。
    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峡西岸建设大局,服务平潭大开放大开发,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了传媒中心。该传媒中心将打造成集报纸、电视、网站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传播平台。
平潭时报归属实验区传媒中心管理。《平潭时报》创刊初期为周三刊,对开8版,2012年10月8日至今,扩为周五报。报纸主要面向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读者与台商台胞,将展示两岸共同发展的远景,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平潭时报》是平潭有史以来第一个拥有刊号的报纸,是平潭综合实验区新闻宣传事业的里程碑,更是平潭综合实验区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以“共同家园、前沿媒体”为办报理念,以记录平潭快速崛起、见证两岸交流为己任,记录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全过程,抓住实验区的重点及开放开发的亮点,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共同成长。

平潭广播电视台
 
    2012年1月,福建平潭广播电视台获国家广电总局审批,6月19日,平潭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平潭广播电视台开设1个电视频道,即电视综合频道。实行日播,每天播出18个小时(其中含转播央视《新闻联播》等)。综合频道以时政新闻、岚台交流、地方风土人情为主题,突出“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开放开发”主旋律,重点反映实验区贯彻中央、省委精神,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五同”(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等方面内容。
    平潭广播电视台下设6个部门,分别是总编办、广播电视新闻部、专题节目部、广播节目部、技术部、播出部。在具体栏目规划方面,推出5档自办栏目,分别是《平潭新闻》、《1800大搜索》、《图文看两岸》、《小崔帮你忙》、《平潭新七天》。
    2013年,平潭广播电视台拟进行改版,平潭广播电台也将成立,届时,会推出全新的电台栏目。按照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求的实验区传媒事业要体现共同家园特色,要率先在“五个共同”方面大胆先行先试,综合实验,按照国际化标准,现代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优化节目架构、强化两岸共同家园的元素,吸收港台的文化要素,突出“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开放开发”主旋律,努力打造共同家园、前沿媒体。在新闻资讯栏目、自办栏目、外购栏目三大块上进行改版,2013年3月,平潭广播电视台将正式推出五档全新的自办节目。

体育发展

    明清时期,民间就有武术、划龙舟、游泳、放风筝、演练藤牌操等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代体育项目陆续传入平潭。民国初年,篮球首先传入,随后排球、乒乓球、田径等相继传入。学校开设体育课,培养一些优秀运动员,如林仰秀等。30年代初,城乡兴建体育设施,推动近代体育发展。40年代,篮球、排球、田径等运动比较活跃,民众时常自办比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运动迅速发展。体育课也逐步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轨道。各类体育设施得以修复、兴建。同时开展国防体育教育。1956年,全县共建立基层体协203个,体育队伍273支。至1965年共举行5届运动会,4次综合性运动会。县运动员参加1~5届省运动会,获前6名有7人次。7名运动员选入省体工队、福州军区队。“文化大革命”期间,传统体育视为旧习俗被取缔。进入80年代,基层体育更加活跃,学校体育教学走上正轨,体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体育设施也进一步改善。1994年全县中小学校平均达标率为95.63%。1970~1994年,全县有35人次参加省以上各级比赛,获国家级奖项2人次,获前6名18人次,创1项省纪录,破7项省成年、青少年最高纪录,创1项省最好成绩。全县共有体育场1个,运动场3个,少体校综合楼1座,其他体育活动场所20多处。

卫生保健
  
  平潭长期以来,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和血吸虫、恙虫等疫病,严重威胁民众的生命健康。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城乡环境卫生差,人民群众无法摆脱缺医少药的窘境。民国元年至37年,全县鼠疫患者4884人,死亡4727人,死亡率达96.78%。全县人均寿命35岁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开展全民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并逐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防疫网络。至60年代消灭了血吸虫、血丝虫、恙虫等地方性疾病,根除了鼠疫、天花、霍乱等瘟疫。80年代后,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并逐步制度化与经常化。1994年,全县共有县级医院3个,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所1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所155个,个体诊所87个。县医院荣获国际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命名的“爱婴医院”称号。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死亡率由50年代初的25‰降至1994年的4.01‰,19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3.57‰,出生率19.0‰。人均寿命近72岁。

旅游概况

    平潭素有“千礁岛县”之称,全县境内有名称的岛屿126个,岩礁702个。宽阔的海域与外海大洋相连,众多的岛礁点缀其间,使海岛自然拥有秀丽迷人的海域风光。由于地质构造和海水侵蚀的影响,发育众多奇特壮观的海蚀地貌形态,既有平坦宽阔的海滨沙滩,又有数不胜数的象形奇异岩石。湖、海、沙、石相映成趣,奇、幽、险、俏引人入胜,构成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景线,博得文人墨客的吟咏赞叹。
    1984年创办龙凤头度假村,接待海内外游客。1991年提出经济建设新构想,视旅游业为与传统渔业并重的“两翼”之一,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全县旅游资源6大类、36种基本类型,拥有景物217个。1994年1月10日,国务院批准平潭的“半洋石帆”、君山、“东海仙境”、坛南湾、南寨石景、凤凰山黄金海岸、瑗风顶(“一片瓦”)、“海坛天神”等八大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还有新石器时代壳丘头遗址、1840年抗英殉国的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墓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三十六脚湖等名胜古迹。是游客旅游的胜地!
    旅游业的崛起,为平潭县第三产业注入生机,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自1985年以来,近20个国家地区的官员和游客抵岚观光旅游,1994年游客达9万人次。
    为推动平潭旅游业发展,省旅游局决定在推动平潭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大平潭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力争在央视黄金时段播放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宣传广告片。
    省旅游局在刚刚出台的《关于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中提出,今后,平潭旅游项目开发将重点围绕滨海度假、文化旅游、娱乐购物、休闲养生等旅游产品进行建设,并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在平潭开发建设高水平的国际旅游精品及观光休闲养生景区,促成坛南湾旅游先行区尽快形成规模。
    为扶持做大平潭旅游业,省旅游局计划将旅游酒店星级评定和新设立的旅行社审核推荐工作下放给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负责。同时,平潭还将积极引进中国百强旅行社落户,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
    省旅游局还表示,将支持福建师范大学海峡旅游学院在平潭选址建校,建立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平台,共同构建新型旅游教育联合体。两岸旅游集散中心也有望落户平潭,吸引台湾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平潭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我省将积极争取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和旅游购物等特殊优惠政策落户平潭,把平潭建成两岸旅游交流合作的特殊区域。

名胜古迹

    龙王头海滨浴场、坛南湾、三十六脚湖、崇台观日、海蚀拱门观潮、片瓦仙踪、指动石、南寨石林、琉球国驸马墓、新石器时代遗址3处、半洋石帆、东海仙境、王爷山、君山、将军山、海坛天神、长江澳风力发电站。

名优特产

    白沙蝴蝶干、平潭贝雕、平潭对虾、塘屿磹、紫菜等,富有名贵的黑、墨绿、芝麻等品种。另外,饮食方面的特产还有春卷,咸埘。
    海防情况平潭素为海防要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加速海岛建设的同时,重视海防建设。50年代初,动员群众支前备战,支援驻军修地堡、挖坑道,同时组织民工支前。60年代初,台湾海峡局势紧张,全县进行备战动员,投入大量人力,修筑战备公路35公里,挖堑壕4400多米,运送战备物资480多吨,组织县城30%人口疏散。80年代,县内沿海地区29个单位与驻军挂钩联防,设立联防区与联防点。同时,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涌现一批共建先进单位。1994年12月,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平潭“双拥模范县”称号。